1月21日,著名画家刘宝纯先生因病在济南逝世,享年92岁。[详细]
1月18日晚,由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2023齐鲁民俗网络春晚火热上映。这台以“魅力海韵 向海而兴”为题的网络春晚延续齐鲁民俗文化主题,聚焦新时代的海洋发展宏图,在新春节日的仪式氛围里以艺术化的表现形式溯齐鲁民俗之脉,展百姓生活之态,奏时代发展之音,成为民俗与节日、民俗与艺术、民俗与时代的创造性诠释,...[详细]
谈到齐鲁大地,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孔孟文化,以及依托黄河、运河等内陆水系而生的农耕文明,或许正是因为山东作为儒家文化圣地的耀眼光芒,掩盖了其文化传统的多样性。实际上,山东三千多公里的海岸线上的七个沿海城市,亦在漫长历史中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海洋文化。这一海洋文化依托齐鲁大地,既体现出以儒家文化为根脉的厚重家...[详细]
“日出东方,拔地通天。这座山,见证着沧海桑田出九州的格局;这座山,寓意着华夏五千年文明的兴盛。这是日火山的交相辉映,这是天地人的彼此感召。”这座山,正是绵亘在齐鲁大地之上的五岳之首——泰山。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言:“泰山是中华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欲弘扬中华文化,必先弘扬泰山文化。”2023年伊始,国家广电...[详细]
泰山是一座山,但它又不仅仅是一座山。巍巍泰山,早已内化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成为国泰民安的文化符号。山东广播电视台出品的6集大型人文纪录片《大泰山》在2023年开年伊始播出,以其对泰山之美的全景式呈现和对泰山文化的多维度讲述,不出意外地触动了观众内心深处的“泰山情结”,引领观众开启了一次对泰山文化的朝圣之...[详细]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使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以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当代中国越发受到世界瞩目;同时,以文明型崛起的中国也亟须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和影响力,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的要求。如何提炼中华文化的标识性符...[详细]
由山东电视台出品的电视纪录片《大泰山》秉承着历史书写和文化阐释的创作理念,以泰山这一典型的地理意象为内容主体进行叙事,从历史起源到人文关怀,再到国际传播,该片以其多元的视角对泰山文化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有效实现了民族精神的传达和民族认同的建构。在此次创作实践中,纪录片作为一种文化链接,架构起了不同时...[详细]
泰山无疑是中华文明重要的精神标识。从一定意义上说,读懂了这座山也就读懂了中国。最近我看了六集纪录片《大泰山》,觉得自己离读懂的境界还差很远。这部纪录片为读懂泰山递上了一把钥匙,对体味泰山文化精髓,有提示、提醒、提神之功。[详细]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多方位、多层次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知易行难,是一条考验认知、考验审美、考验技术的路。这条路只要走通畅,一定会对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大有裨益。[详细]
艺术与教育都承担着启迪人、引导人、塑造人的职责,都发挥着培根铸魂、立德树人的作用。[详细]